青春教養展_短波66
基督生死相契:為我們死又在心裡活

基督生死相契:為我們死又在心裡活

Christ for Us and in Us

  • 定價:220
  • 優惠價:9198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87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  ★ 梅監務牧師宣教130週年 ╳ 基督教研究智庫2025重磅新書!
  ★ 梅監務宣教師最重要的一本神學著作!

  ——————「在人們最壞時,耶穌基督與他們連結合一。」——————
  梅監務宣教師

  1895年的台灣,被世界遺忘卻不被上帝遺忘,在眾人紛紛離去、人心惶惶的時刻,梅監務宣教師與兩位同工逆著時代潮流來到台灣,參與建造中台灣20間教會,包括鹿港、清水、二水、柳原、溪湖、員林、芳苑、大里、豐原、草屯、赤水、大肚、和美、大城、竹山、南投、田中、大雅、北斗、二林……

  熱愛讀書研究的梅監務來台前後約30年,1924年返回英國後,他心中思思念念仍是台灣,曾數度計畫再來台服事,不幸終究被過去在台染上的宿疾攔阻,只能藉由寫作參與宣教,成為「寫作的宣教師」。《基督生死相契:為我們死又在心裡活》一書,是梅監務多年反覆思考「基督為我們」、「基督在我們裡面」的思想結晶:

  本書反思宣教地真正需要的基督教神學和信仰教導──若人僅僅用頭腦知道「基督為我們」,並不等於心中體驗「基督在我們裡面」,尤其並不意味著生活在耶穌基督的上帝國價值觀裡。我們不只要認識客觀真理「基督為我們死」,而且還要讓這真理進入生命中成為主觀體驗,經驗「基督活在我們裡面」。

  這意味著,信仰的主觀體驗,必須建立在客觀真理的基礎。基督徒不只要認識客觀真理,而且還要讓這真理進入生命中的主觀體驗;客觀真理「基督為我們死」,使我們藉由信靠恩典被上帝稱義,必須與主觀體驗「基督在我們裡面」結合,以致我們的老舊生命被徹底更新,才不會使信仰淪為喪失活力的儀文,而與真實生活、內在生命脫節。

  梅監務來台時,台灣教會已有三十年基礎。他在最後的日子,心裡時常感到憂傷,想起在台灣許多人成為基督徒,生活十分順利,地位提昇、生活優裕、內心平安都帶來健康與財富,但這些基督徒只願意把金錢用在自己與兒女身上。

  他心中不斷疑問:為何許多本地人信耶穌之後仍以「拜神明」的態度做基督徒?為何許多本地基督徒仍以自己為中心,按照世界價值觀過日子呢?他在強烈的挫折感中說:「有時人們擔心,是否我們把西方形式的基督教帶給東方人民,但我更擔心的是──唯恐我們沒能帶給他們基督教信仰的真正本質。」

  基督不僅從上帝那裡來到人們當中,而且成為一個為我們站在上帝面前的人。基督做了必須做的,也忍受了必須忍受的,以致把他自己交給我們,這一切都建立在基督生死相契的愛。如果過去或現在的邪惡意識,在我們心裡冷不防地刺痛我們,切莫讓它的痛苦和羞辱揮之不去,乃要單單記住:我們因著基督的名的緣故被赦免,在每一個悔改與赦免相遇之處,上帝就在那裡;我們以基督耶穌為誇耀,基督屬於我們直到永遠!
 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

梅監務(Campbell Naismith Moody)


  1865-1940,出生於蘇格蘭,成長於蘇格蘭自由教會,格拉斯哥大學文學碩士(M.A.),格拉斯哥自由教會神學院畢業。1895年來台宣教前後約29年,1924年返回英國,1928年獲得格拉斯哥大學頒授榮譽神學博士(D.D.)。

譯者簡介

林鴻信


  德國圖賓根大學神學博士,英國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,台灣神學研究院退休教授,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。喜歡閱讀、研究、寫作,以「拼圖板」的方式觀看人生、思想書寫。深受加爾文啟發──「只有真正認識人才能真正認識上帝,也只有真正認識上帝才能真正認識人」,期許自己不侷限在學術的象牙塔裡,追尋基督教信仰真理如置身汪洋大海的探險。

  著作:《加爾文神學》、《覺醒中的自由──路德神學精要》、《聖神論》、《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》、《教會生態學》、《納尼亞神學》、《莫特曼神學》、《基督宗教思想史》、《系統神學》、《忘我神學》、《與馬偕同遊淡水的綠波蕩漾──馬偕新觀》、《基督教倫理學》、《睿智雞精(第一集)》

  編著:《山間靈風吹起》、《跨山面海靈風吹起》、《神學旅人》等。
 

目錄

譯序 生死相契的愛
導讀


第1章 為我們的基督
第2章 悔改的賞賜
第3章 悔改與赦免
第4章 基督犧牲自己作為禮物
第5章 基督為我們死並在我們裡面
第6章 以基督耶穌為誇耀
附錄 關於耶穌的依賴性的第四福音

附文 敞開榮耀君王的大門/謝大立
封底詩
 

譯序(摘錄)

被世界遺忘卻不被上帝遺忘


  130年前的1895年,是台灣危機四伏的一年,雖然被世界遺忘卻不被上帝遺忘,因為上帝的愛是生死相契的愛!

  那一年,台灣被交給軍事強權日本統治,本地菁英紛紛出走,但卻有人逆著時代潮流而行。一位加拿大宣教師馬偕夫婦連同二女一男一家五口,返國述職後,仍按照原計畫返回台灣;另外有三位年輕的英國宣教師也來到台灣。他們全都無視動亂,心中充滿宣揚上帝國福音的熱情,原來台灣並不被上帝遺忘!

  那一年,滿清總督、將軍、富商分別代表政治、軍事、財經領袖紛紛離棄出走,台灣有如孤兒被交給日本統治長達50年。不過,同樣在那一年,10月馬偕全家從加拿大啟程,此行凶險即將進入戰火,當全家上船時,家人、朋友、鄉親大家心裡都明白這是一趟不回頭的旅程。

  「在道別聲中,我們帶著快樂的信心出發,知道我們要去台灣做工,並為耶穌救主作見證。」馬偕這段文字可能帶來度假旅遊的聯想,其實卻是全家將從和平安定的加拿大故鄉出發,前往戰火陰影中的台灣宣教區。在一路航向風雨飄搖的台灣旅程,馬偕深信,「福爾摩沙是根據上帝的意旨所建立的地方,就如同獵戶星座或金牛星座一般」,因此他說:「我們不害怕。我們信賴永恆的上帝。」11/9全家馬偕回到淡水。

  那一年,梅監務(30歲)、蘭大衛(25歲)、廉德烈(32歲)三位英國宣教師同樣來到戰亂中的台灣,12/18抵達安平。隔年11月,廉德烈留在台南,蘭大衛、梅監務則前往彰化接替三年前病故的盧加閔,他從22歲至26歲在台灣中部做醫療傳道事工。離去的人心惶惶時刻,這些宣教師們心中充滿宣揚上帝國福音的熱情,他們逆著時代潮流而行,親身見證了上帝與受苦的人同在的愛,「他們在一切苦難中,祂也同受苦難。」(賽63:9)這愛來自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犧牲的耶穌基督,而且耶穌基督也進入我們裡面,使我們成為活出這愛的見證者!

  全面而豐富的真理
  從本書有許多細膩而平衡的論述,使我們感受到梅監務深深了解豐富真理的全面性,同時察覺人對真理的認識往往只有片面性。這提醒我們,來自上帝的真理具有全面性的豐富,然而人的理解卻受狹隘眼光限制,因此上帝常常讓我們一次只看見真理的一面,我們還需要學習去了解真理的另一面,才能漸漸補足對真理的完整認識。

  梅監務一向追求平衡的思想方式,他對過度單一熱衷於福音主義者有所保留,問題在於當人們一心想要只單單看真理的一面時,就可能陷入偏差。反而,那些對福音主義不至於盲目熱心的人,比起熱情失控的福音主義者更加穩健。因為過於執著教條的人,容易自居絕對正確而自以為是,以致陷入自以為義。

  梅監務的榜樣讓我們看見辨識全面性真理的重要:凡過於熱衷教條者,不論激情地為宣揚福音或社會公義大發熱心,往往易於傾向自以為義,反不及對教條保持距離者,比較不會輕易地失去平衡。辨識全面性真理亦適用於避免各自走向極端兩方的保守派與自由派,前者容易從神學主張轉成固守教條,以致陷入由意識型態建構的封閉世界,其中也包括樹立起反對自由意識形態的意識形態;後者則傾向從關懷社會轉成固執己見,同樣陷入由意識形態建構的封閉世界,其中也包括反對保守意識形態的意識形態。

  我們應當自問的是,自己是否陷入信仰教條意識型態或社會政治意識形態,我們自己是否對於不同想法者仍有開放對話的空間呢?畢竟基督徒所追求問題的答案並不在於人這一方,而在於上帝那一方,信仰者自己必須不斷地經歷生命更新,而非由人來主導固定化的思想價值判斷。不論信仰神學議題或社會政治議題,我們都需要帶到基督十架面前,認罪悔改、領受恩典,確認領受為我們的基督以及在我們裡面的基督,成為在基督裡新造的人的身分。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6267451717
  • 叢書系列:基研智庫
  • 規格:平裝 / 144頁 / 16.5 x 23 x 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導讀(摘錄)

梅監務成長於蘇格蘭長老教會福音派──自由教會,對於「因信稱義」的道裡非常熟悉,然而他又在開西大會受聖潔教導的影響,深刻了解因信稱義的客觀真理必須落實於重生以及聖化的主觀體驗,才是完整的生命經歷。

來台宣教的經驗使梅監務發現,本地人對道德的關注遠遠地高過宗教,他感慨說:「這裡缺少的並非道德,而是宗教,請容許我如此說,有時候我真的這樣想,若是能夠少一點道德,而多一點宗教就太好了。」這種心理可能使信徒對做禮拜的期待,集中在「講道理、說教」,而且主題可能從道德進一步延伸到社會文化、生活經驗等無所不談,卻忽略了上帝的話,尤其是耶穌基督福音的中心──因信稱義,以致信仰群體被稀釋成一般社會群體。事實上,福音的內涵並非道德說教,乃是呼籲人悔改信靠上帝恩典,因而經常冒犯周遭的社會價值觀,而且衝擊追求步步高升的人性。

本書是梅監務人生後期最重要的神學著作,雖然篇幅不長,內容卻非常精要,文筆優美而意味深長,閱讀需用心專注,值得再三品味。此書不只是梅監務長期研究聖經、神學心得的結晶,內容與他在台灣宣教多年後的反思有關,雖未直接提到台灣宣教,其實可視為對本地教會的神學講道結集,更是對東西方教會都有非常重要的提醒與教導。

本書核心主張:客觀真理「基督為我們死」,應當作為信仰基礎;主觀體驗「基督活在我們裡面」,必須親身經歷信仰;不只要認識客觀真理,而且還要讓這真理進入生命中成為主觀體驗。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教練,我好想學□□!!!2025數位學習祭,有聲書/線上課程/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兒童立體機關書展
  • 輕小說大展
  • 親子天下全書系
OSZAR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