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星的光芒:讀翁禎翊《你在暗中守護我》
行星,承接著他者的光,恆星,則自體燃燒,照耀四方。從學生時代的行星,到法袍加身的恆星,翁禎翊的散文集《你在暗中守護我》,如同這場過渡的旅程。
他在法律與文學之間遊走,既是學院助教、法院實習生、軍旅過客,也是散文創作者。在這些「中間色」的身份裡,書寫如同調色盤,法律與文學互相渲染,卻無須彼此臣服。他坦言:「與其說法律工作影響寫作,不如說散文教會我如何寫判決書。」於是,他的語言既精確又溫潤,既不為法律的剛硬所囿,也未讓散文的柔軟沖淡理性的堅持。
▊法律、文學,與身份的重量
「太有正義感,反而容易受傷。」這是導師的提醒。法官的冷靜必須練就,因為在言詞交鋒的法庭,稍一動容,便可能被外界放大檢視。然而,正因為時刻被「職位」所框限,下班後的他,渴望被視作一個普通人。「我會不知所措,也會遇到意外,」他說。
但哪一種身份,才是「真正的自己」?作家的筆觸往往深情,寫作彷彿是一種無法下班的工作,將創作與現實緊密交織,甚至難分彼此。當一位匿名讀者長期寄來恐嚇訊息,最後發現對方竟是發表會上曾見過、對他懷抱情感的讀者時,翁禎翊在《你在暗中守護我》裡,讓現實與虛構交疊,於是,書寫本身也成了審判場。
「散文的真實,會不會更像一種寫法?」他自問。真實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如何表達。對他而言,寫作像是訓練 AI,不會憑空生成,而是從閱讀、對話、觀察中汲取素材,進而形成獨特的語言。他擅長「寫人物」,讓讀者在字裡行間,看見那些與他短暫交會的人,甚至對他們產生評價與共鳴。
▊在法庭與文字之間,成為守護者
他記得每一個踏入法庭的人,像是一顆顆流星,帶著過去而來,與他短暫錯身,又將帶著現在奔向未來。「我們交換了人生。」他這麼說。判決,不只是法律條文的組合,而是一場細膩而深沉的對話——對人性的理解,對過錯的衡量,對未來的期盼。
在文字裡,他不只是紀錄者,也是守護者。他願意為這些錯身而過的人思考更多、更遠,而這樣的「在乎」,是最艱難也最珍貴的特質。即使法庭的日常,充滿著遠比影劇更複雜的案件,卻不影響他相信:「正向是我的核心價值,那麼就應該找到好的方式去表達。」
▊當行星燃燒成恆星
行星的光芒來自外界,恆星則燃燒自身,發出熱度。在法律與文學的交會處,翁禎翊的文字,不只是觀察與記錄,更是一種信念的燃燒。他不只記得守護過他的人,更願意在法庭之上,成為那個守護他人之人。
《你在暗中守護我》是他的見證,也是他的承諾。從少年時代閃爍著他人光芒的行星,到如今卸下法袍後,仍願意以真心點亮黑暗的恆星,他的故事,仍在持續書寫中。